吡咯烷酮废水一般指N-甲基吡咯烷酮(NMP)的废水处理,N-甲基吡咯烷酮的生产工艺反应流程较长,在多个阶段均有废水排出,排放废水种类多,水质复杂,废水主要来源于废液提纯、合成胺化两个阶段,以高浓度的总氮及COD为主要特点。
低C/N比的废水一直是污水处理届的难题,N-甲基吡咯烷酮废水正是低C/N废水中的典型。N-甲基吡咯烷酮性质较为稳定,虽然对微生物一般不具有抑制性,但其降解困难,碳源难以被利用。
目前国内对其降解方法主要以物化工艺为主,后续传统两级甚至多级的配合A/O工艺进行生物脱氮处理,由于物化过程需要投加大量的药剂以及采用A/O法消耗的有机碳源,使得企业在污水站运营过程中不堪重负,巨大的运行成本成为了N-甲基吡咯烷酮废水处理的主要难题。
漓源环保在对N-甲基吡咯烷酮废水处理的实验中,研发出了以纯生化处理的工艺路线,且在运行过程中无需消耗大量有机碳源,相比传统的A/O可降低30-50%的有机碳源消耗,加药成本及用电成本相比传统工艺节省2-5倍。
以赣州某N-甲基吡咯烷酮废水处理工程为例,漓源环保采用“生化调节→UASB→好氧池→两级厌氧氨氧化反应器/短程硝化池”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。
该工艺中的UASB池与常见的UASB反应器有别,将UASB内部生物菌种以氨化细菌和反硝化菌为主进行驯化,氨化细菌将NMP废水内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,反硝化菌则对好氧回流的混合液降解,利用废水自身的COD作为有机碳源,将硝态氮及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脱出,氨化与反硝化控制在一个反应器内,使反应效率更高。
“厌氧氨氧化反应器/短程硝化池”是生化段的脱氮主力,亦是对比传统A/O脱氮工艺的主要优势所在,传统A/O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及亚硝态氮,再经反硝化转化为氮气,而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,直接将氨氮与亚硝态氮合成生成氮气脱出,反应流程大幅缩短,且厌氧氨氧化菌作为自养菌,无需消耗有机碳源,可见该工艺是实现N-甲基吡咯烷酮废水处理的有效途径。